找回密码
 注册
三肾网 首页 新闻资讯 查看内容

父爱如山 64岁老汉捐肾救子

2007-8-16 11:28| 发布者: 宋3| 查看: 139| 评论: 0

   儿子患尿毒症晚期,生命垂危,六旬老父力排众议,执意要捐肾。6月8日,在重医附一院,渠县土溪镇64岁的杨学仁将自己的右肾移植到儿子体内,成为我省年龄最大的活体捐肾者。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在川渝两地反响强烈,人们无不为厚重如山的父爱而感动。两个月过去了,这对父子还好吗?昨日,记者专程到渠县探访了他们。

  晴天霹雳儿子患尿毒症晚期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渠县土溪镇社区杨学仁的家,室内阴暗潮湿,空空如也。由于地势太低,未能躲过今年“7·5”洪灾袭击,全家损失惨重。

    今年64岁的杨学仁接近1米7的个子,身材魁梧,背稍微有些佝偻,“不敢开灯,线路遭水淹了还没整好。”杨说,“唉,真是屋漏又遇连夜雨哟,手术后不能动,眼睁睁看着家具、电器、衣物被水冲走。话又说回来,我挽救了三儿子一条命,这些损失值!”说完,他撩起衣服,其右腹部位,一条弧形疤痕清晰可见,“我给儿子的右肾就是从这里取出来的。”

    杨学仁共有四个子女,儿子杨文达排行老三,在渠县三汇镇车渡管理所工作。去年12月,杨文达突感身体不适,后来到重庆检查,才知患了尿毒症,已到晚期,其生命最多两个多月。

    杨学仁被震懵了!他知道,要挽救儿子的生命,惟一途径就是换肾,但肾源太难找了……他立即召集子女赶到家中开会。

  力排众议 老父亲执意要捐肾

    5月14日,杨学仁主持召开家庭会,“有事找大哥,三弟的肾由我……”老大话还没说完就被杨学仁截住:“你不行!”大家都明白,老大和他们是同母异父,血型极有可能不符,随即,老二因为是家庭主要劳力,老四尚未成家而被杨学仁一一否决。“只有老爸来捐!”杨学仁的大嗓门和“独断专行”将四兄弟震住了,“我宁愿死,也不能让老爸为我捐肾!”杨文达泪流满脸。父亲也老泪纵横:“儿啦,老爸知道你的孝心,失去一个肾是小事,我怎忍心白发人送黑发人啊!”此时,杨文达和妻儿及弟妹齐刷刷跪倒在地,感谢父亲厚重如山的爱。

    5月20日,父子俩赶赴重医附一院,院方对杨学仁的捐肾申请进行严格审查,捐肾者要求年龄区间为18-65岁,杨学仁还有半年就满65岁了,几乎达到捐肾的“极限年龄”。杨学仁的申请最终被通过,“儿子,你有救了!”两人高兴得紧紧抱在一起。

    6月8日下午5时,经过长达8个小时的手术,杨学仁的右肾被成功移植到儿子体内。手术成功施行,杨学仁成了我省年龄最大的活体捐肾者,这个故事经媒体报道后,人们被他厚重如山的父爱深深感动。

    老父心声:十指连心哪个都丢不下

    失去了一只肾,杨学仁的身体大不如前了,而此前他身体非常硬朗,年轻时是土溪镇出了名的大力士。“我都老了,他还年轻,再说十指连心,哪个不心痛自己的子女嘛,哪个也不能丢下。”老杨告诉自己捐肾的初衷。

    虽然父子俩的家相隔15公里,但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对方,由于杨文达术后不能乘车,杨学仁至少每周两次赶到三汇看儿子。

  家财耗尽 巨额医疗费成“拦路虎”

    从发病到做手术,杨家已花掉近20万元,除兄弟姐妹们鼎力资助,大部分费用是借来的。现在,父子俩的后续医疗费仍很昂贵,每天药费最少也要300多元,而杨文达未来还需数十万元的医药费。巨额医疗费成了杨文达重获新生的“拦路虎”。

    杨家的处境引起了当地热心人的关注,杨文达所在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为其捐款1万多元;土溪镇卫生院也时常为杨学仁免费开药,但这对于天文数字般的医疗费无异于杯水车薪。

    面对这一切,生性乐观豁达的杨学仁说:“命是最宝贵的,儿子的命总算保住了。只要有人在,任何困难都不怕,眼下先走一步看一步吧。”(完)郑颐唐泉特约记者谢颖记者路明

最新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三肾网 ( 晋ICP备12008740号 )

GMT+8, 2025-7-3 22:50 , Processed in 0.03139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