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 阅读提示:2008年2月,天津一位优秀教师患尿毒症晚期命悬一线,而清贫的家庭无力挽救垂危的生命。弥留之际,一位素不相识的男人走来了,坚决要把自己鲜活的肾脏捐献给他。令人惊讶的是,两人的各项指标不仅完全匹配,而且相溶度高达99%。陌生人为何要捐肾给患者?相溶度高达99%的两个陌生人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生命寒冬爱心涌动 2007年12月6日,天津光华实验学校初三(2)班班主任张学强,乘坐校车将学生护送到相应站点,等待学生被家长接走。16时,当把最后一个学生送走后,张学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勉强撑着走回家,一进门,他就昏了过去…… 张学强的妻子佟素叶也是位中学老师,两人相敬如宾。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学有所成,张学强时常忘我地工作,身体每况愈下,妻子多次提醒他注意休息,他都没放在心上。而这次一倒下,竟把他送到了死亡边缘。晚上8时,佟素叶回到家,发现丈夫躺在地上,赶忙将他送到县医院检查,诊断结果是:尿毒症,晚期。医生直言不讳,病到这个程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换肾,可是需要30万。 确诊后,张学强几度昏迷,然而醒来后问得最多的依然是学校里的事,之后又总是默默转过脸去,无神地望着病房一侧的墙壁。他眼神中的绝望和无奈,只有妻子能够理解。 2008年2月20日,佟素叶把张学强转到了北京东直门中医院。入院不久,张学强的病情恶化了,绝望中,佟素叶突然想到:“我可以把自己的肾给学强换上啊!这样还可以省去一大笔肾源款。”但做检验后发现,她与丈夫血型不配,她的肾根本不能用。2月28日,佟素叶接到了3位朋友打来的热心电话和捐助的1500元钱。后来才知道,是张学强的学生们在悲痛之中联名给报社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求助信。 此后,在交不起住院费的情况下,张学强只好回到了家里。张学强弥留之际,开始给家人和自己的学生做最后的安排,而佟素叶却加大了筹款力度,四处奔走求救。“三八”妇女节这天上午,佟素叶的手机响了,是一位陌生中年男子的声音:“你和张老师的事情我在报纸上看到了。我没有钱,但我身体状况很好,如果我的肾他能用,可以捐一个给他。” 本来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但张学强夫妇想到了别人的难处。佟素叶对丈夫说:“我们和他素不相识,怎么能让人家捐一个肾呢?”丈夫点点头:“是呀,这么大的恩情像我们这样清贫的家庭,恐怕一辈子都还不起啊!”于是,张学强夫妇最终以“我们无以为报”为由,婉拒了对方的捐肾请求。 好大哥义不容辞捐肾 张学强夫妇的拒绝更加激起了捐肾者的满腔热情,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星期里,这位陌生人一连给佟素叶打了十几个电话,大有不答应捐肾就决不罢休的劲头。为了解除张学强夫妇的后顾之忧,陌生人谈了自己捐肾的理由:“我今年55岁,工作比较清闲,身体又特别好,摘掉一个肾没有太大影响。” 这位陌生人叫张寄云,是天津蓟县人,他之所以要捐肾给张学强,是因为看到张学强患病的报道后,内心突生揪心之痛,勾起了童年的回忆。张寄云自幼丧父,母亲带着他艰辛生活。幼时,他得过一场重病,拮据的家庭别说看病,就连维持生命的食物都没有。生命的花蕾即将凋谢,众邻居凑钱把他送到医院医治,并轮流给他们母子送食物维持生活,这才让他得以重生。此后,母亲一直教导他:“人活在世,一定要懂得感恩!” 3月16日,张寄云专程赶到了张学强的家中,张学强夫妇感谢之余还是不肯接受捐肾。3月17日,张寄云打来电话,说他此刻正在天津一所医院验血并做相关检查。十多天后,肾移植的各项检查全部完毕,张寄云与张学强的肾移植配型十分成功。医生们非常惊讶:据体现排异反应程度的淋巴毒实验结果显示,二人的相溶度居然高达99%,而从这个比例来看,双方应具有相当接近的血缘关系。于是医生问张学强和张寄云:“你们是直系亲属?”两人摇头,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此前素不相识。”张寄云则真诚而风趣地说:“这可能就叫苍天有眼吧。说明我的肾天生就是为学强长的,不换都不行。” 从那天开始,张学强和佟素叶就亲切地称张寄云为大哥。 两人竟是失散60年的堂兄弟 肾移植手术日期定在2008年5月27日。这天上午,张学强肾移植手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张学强进手术室前写下了遗嘱:“无论我手术成功与否,以后在任何方面任何时候,张大哥都要优于我。即便是我这次手术发生了什么意外,也一样要记住:大哥永远都是我们家的亲人,等他老了,我的儿女一定要好好服侍他!” 在送丈夫进手术室的路上,佟素叶只说了一句话:“就是为了张大哥的那份情,你也要好好地给我出来!”丈夫重重地点点头,泪珠在眼眶转了几圈还是流了下来,医护人员感动得眼圈都红了。5月27日13时,张寄云的左肾被成功地移植到张学强体内,各项指数比预想的还要好。 术后,张寄云身体很快复原了,他几次来医院看望张学强夫妇。一次拉家常时,张寄云忽然想起,父亲在世时好像说过,他最早就是从兴隆搬到天津的。如此一来,张学强和张寄云便不由得对双方的血缘关系产生了许多美好的联想。张学强开玩笑说:“大哥,我们该不会就是一家子的亲兄弟吧?”“那敢情好啊!”张寄云说完,开心地大笑。 玩笑之后,张寄云越来越对自己和张学强的关系产生兴趣,后来终于忍不住,特地跑到兴隆县和天津蓟县民政部门及公安部门查找档案。终于查明:张学强的父亲,原来正是张寄云父亲的亲弟弟。60年前,张寄云的父亲因招亲到了天津蓟县,又因种种原因,一走之后便与老家断了来往,并且再无任何音信…… 大爱比血缘先一步抵达彼此的心,让原本素不相识的人成为彼此心中的亲人。一个肾脏,让“失踪”60年的血脉一朝握手、蓦然相融,成为了超越血缘的亲人。(据《现代妇女》) |
手机版|小黑屋|三肾网 ( 晋ICP备12008740号 )
GMT+8, 2025-7-4 15:30 , Processed in 0.03151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