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前明在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省医提供)
医生在为丁军怀检查(王恒/图)
几名经历了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有的性格发生了变化,以前内向现在开朗;有的以前脾气不好,现在变得脾气很温和……出现这样的现象最大的因素可能就是在经历了一场生死劫难后,心态变化了。
●器官移植之心脏:换心之后性格起变化
43岁的合肥人王前明在换上20岁的供者的心脏后,性格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如今,快5年的时间过去了,他告诉记者,以前自己内向,不爱说话,而且脾气特别大,自从换心之后,这一切都不一样了。
43岁换了20岁的心脏
2004年7月,当时43岁的王前明又一次腿脚浮肿,不能平躺着睡觉,甚至连端饭碗的力气也没有,生活不能自理。经省立医院心脏外科医生检查确定是扩张型心肌病,属于心脏病中最严重的心脏四级,唯一有效的医治办法就是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同年9月23日,省立医院为王前明进行心脏移植手术,给他换上了一个20岁供者的心脏。3个半小时后,手术获得成功。
性格发生明显变化
记者日前见到王前明的时候,他正好从省立医院接受完常规的检查,准备回家。他告诉记者,以前生活不能自理,不想吃饭,现在能吃能睡;以前上三楼中间都要歇好几回,现在一口气爬上都没问题;以前说话有气无力,现在声音洪亮。
王前明告诉记者,自从进行换心手术后,认识他的人都说他变化很大,“我也感觉有一些。”王前明说,“以前自己很内向,不爱讲话,而且脾气还特别不好,经常无缘无故就发脾气,但是接受心脏移植手术之后,这一切都变得不明显,讲话语气好多了。”
改掉打麻将的习惯
王前明说,现在他的心情很放松,心态也很好。“我现在都没什么爱好”,王前明说,“以前还喜欢打麻将,但是手术后,也都改了,只是偶尔和邻居、同事下盘象棋,但对输赢却从不计较。”
●器官移植之肝脏:脾气好得像变了一个人
曾经差点准备后事
如果不是刘老(化名)自己介绍,说他曾经做过肝脏移植手术,记者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眼前这个已经72岁,看上去精神矍铄的老人一度病入膏肓,甚至都差点准备后事了。
刘老有多年的乙肝病史,后来他的肝脏出现了硬化、腹水,住院治疗也不见好转。刘老的爱人向记者形容说,当时他一天到晚就坐在沙发上,整个人瘦得是皮包骨。2004年11月份,当时已经67岁的刘老再次犯病,到医院检查,医生都说不行了,让家里准备后事。但老人的儿子认为可以做肝脏移植手术。当年12月28日,医院正好有肝源,而刘老检查也没有发现任何的手术禁忌症,于是经过10个多小时的手术,坏死的肝脏被取了出来,“白乎乎的,看上去像上了霉一样。”
术后生活非常有规律
移植手术过去这么多年,刘老的身体状况一直都很好,吃饭、睡觉都和正常人一样,“中间还有一次到海南去旅游。”刘老自豪地告诉记者,现在他的生活非常有规律,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一点都不马虎。据刘老介绍,每天早上6点左右准时起床,7点前要吃早饭,然后就出去锻炼身体;午饭后午休一会,下午5点左右再出去散步,然后回家;晚上9:30一到,保证会上床睡觉,不管电视节目多精彩。老伴笑着说,根本不需要监督,非常自觉。
“脾气好得像变了一个人”
刘老爱人告诉记者,手术后刘老最大的变化就是:“脾气变好了,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以前刘老特别容易发火,遇到看不惯的事情就发脾气,但是自从肝脏移植手术之后,刘老也不爱发火了。对此,刘老解释说,经过这个事情,自己也看开了,只有保持心情愉快,心情好了,一切都会好起来。
●器官移植之眼角膜:“眼睛能看见,真好”
“两个眼睛都看不见的时候,我死了的心都有。”今年47岁的李家翠是肥西官亭镇人,1997年,年仅35岁的她在家盖房子时,不小心被石灰烧伤了眼睛,几个月后,双眼就再也看不见了。
双眼遭石灰烧伤
年纪轻轻就失明,这个沉重的打击让李家翠无论如何也承受不了,“觉得自己成了一个废人,如果没有家人照顾,连一步路都不能走,活着只能给家里增加负担。”
看不见丈夫,看不见孩子,于是李家翠有了轻生的念头,可爱人的一番话让她决定好好活下去。爱人王先传说,你要是不在了,家也就散了,虽然你看不见,但是你还能讲话,孩子没你不行,你千万不能做傻事。为了家,为了孩子,李家翠说,我要好好活着。
右眼接受移植手术
今年3月份,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有一位病人,愿意捐赠自己的眼角膜,经过检查,李家翠的条件很适合。3月4日,李家翠的右眼接受了眼角膜移植手术,4个多小时后,手术成功。这已经足以让李家翠有了更多的信心,她说,自从眼睛看不见后,已经十多年没有到镇上走走,也有十多年没看过喜欢的电视剧,现在,这一切都有了重新再来的希望。
眼前有了一丝光亮
现在的李家翠右眼已经能隐隐约约地看到一些光亮,虽然还不是很清楚,不过李家翠说,由于她的双眼被石灰烧得很严重,一次手术还不能解决问题,还必须等待第二次的移植手术。
即使这样,李家翠说,比不做手术前还是强多了,能看到人影子在面前一晃一晃的,而且虽然以前也能做一点家务活如洗衣服、做饭,但由于看不见,经常衣服洗不干净,手术后就明显有了改变,眼睛能看见,真好。
现在的李家翠,还需要耐心等待再一次的眼角膜移植手术,虽然不知道还要等多久,不过李家翠说,希望总是有的。
●器官移植之肾脏:“等待第二次移植”
八年前,姐姐为他捐献了一个肾脏;八年后,儿子又要为他捐献肾脏。现在,48岁的灵璧县男子丁军怀正在耐心等待自己的第二次肾脏移植手术。
正值壮年患尿毒症
2000年春节期间,一天早晨,丁军怀起来刷牙时,突然双眼什么都看不见,到当地医院检查,称是因为血压高导致的眼压高,于是就按照高血压治,但没想到身体状况却越来越差,脸部、双腿浮肿,再检查,被确诊为尿毒症晚期。医生告诉他说,要想控制病情,要么长期血液透析,要么进行肾移植手术。
幸运的是,与姐姐的配型成功了,丁军怀有了生的希望。2000年5月27日,是丁军怀“记得最清楚的日子”,在徐州一家医院,他接受了苏北地区首例亲属供肾移植手术。
为挣医费开小吃部
因为术后终身服药需要足够的金钱,手术三个月后,丁军怀和妻子开了个小吃部,这一干就是近八年的时间。对肾移植者来说,劳累是一个禁忌。去年,丁军怀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他又一次感到浑身无力,脸和双腿浮肿,甚至胃也出血。到医院检查,是移植的肾脏发生体积变大、肿胀,必须要先摘除。
于是去年8月份,小吃部关门了。
耐心等待第二次移植
这一次,决定为丁军怀捐赠肾脏的是他儿子丁凯,而且配型也获得成功。丁凯表示,为父亲捐肾脏并不是心血来潮,姑姑有先例在前,而且捐一个肾脏也不会影响到自己日后的生活,“有父亲在,家才是完整的。”现在,丁军怀一边透析,一边耐心等待第二次的移植手术。
延伸:亲属间器官移植将成主要方式
虽然省内肝、肾移植技术比较成熟,但受来源的影响,很多亟待治疗的重症患者无法进行移植手术。安医大一附院器官移植中心张志功医生告诉记者,亲属间活体器官移植将是未来移植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
张志功介绍说,由于没有合适的器官来源,很多需要移植手术的患者没有办法完成移植手术,而亲属间活体器官移植如肝、肾因为血缘关系近、排斥小、手术效果好,在医学界受到肯定与提倡,“希望能有更多的患者亲属提供移植器官。”
据悉,我国目前100万尿毒症患者中约50%适合肾移植,但实际每年手术只有5000多例,很多患者将无奈地在等待中失去生命。专家指出,人有两个肾,捐献其中一个对健康并无太大影响,也不会影响到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工作;而肝脏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即使捐献一部分,也不会影响自身的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