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首席专家,天津市肾病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肾病学国家授衔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获全国名老中医传承特别贡献奖、全国名老中医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多年来负责中央领导的医疗保健工作,1999年被中央授予优秀中央保健医生。 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天津市政协副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天津市委员会主委、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会长、天津市中医药学会会长、《中医杂志》编辑委员会副主任。澳门中医医疗中心院长、澳门中医药联合会会长、《澳门中医药杂志》总编。 张大宁教授从事肾病的医、教、研工作40余年,在“中医肾病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奠基和开拓上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提出的“心——肾轴心系统学说”“肾虚血瘀论与补肾活血法”等理论被中西医学术界所公认,他研制了“补肾扶正胶囊”“活血化瘀胶囊”“滋肾清利胶囊”“益肾排石胶囊”“前列通利胶囊”“糖肾康胶囊”“肾衰排毒胶囊”“肾康”“肾衰灌肠液”等药物及多项学术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发明专利和荣获国家中医药科技成果奖,被誉为中医肾病学的奠基人。 凡大医治病,必先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求救者,无问其富贵贫贱,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唐代 孙思邈 《千金要方 大医精诚》 中医学从学科的属性来讲,属于自然科学中应用科学的范畴。但由于她所具有的特殊历史背景和条件,使其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和内涵。是一整套不同于现代医学的独立的医学科学体系。 张大宁 这些文字镌刻在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新址门诊大厅内的铭石上,是张大宁教授从医40余年所遵守的为医之本,是他对中医药的深刻理解。 面前的长者,神采奕奕,风度翩翩,平易近人。他就是我国中医肾病专家,被医学界誉为中医肾病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被广大肾病患者誉为“德艺双馨”好大夫的张大宁教授。在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中,从行医、治学到做人,他满腹经纶,侃侃而谈,无不突显出高贵儒雅的气质与医学专家特有的严谨。也正是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张大宁教授沿着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所言的“大医精诚”之路,历经40余年,披荆斩棘,走向中医药事业的成功。 医者 疾厄求救 皆如至亲 张大宁教授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是一个有着浓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的书香门弟。父亲张阳既是他中医学的启蒙者、教育者,又是他“做人”的典范与楷模。父亲经常教育张大宁教授:“做人要厚道,行医要实事求是。要能吃苦,要肯下功夫,不要把自己看成病人的救世主,要始终把自己和病人看成是亲戚朋友。” 在父亲的熏陶和影响下,张大宁教授非常推崇唐代孙思邈所讲的“大医”。他常对学生们说:“‘大医’包含高超的业务水平和优良的做人品德两个方面。为医先做人,好的医生应当先有个好的道德。”他自己40余年如一日,身体力行的做着表率。 早已是功成名就的大专家,担任着很多社会职务,张大宁教授仍然克服困难,尽可能地坚持出门诊。为了让每位赶来就医的病人都能看上病,每次门诊,他都要从早上看到很晚。并且对每个病人都详细地望闻问切,丝毫没有一点含糊。曾经有一次,他从早上八点一直看到第二天早上五点多,时钟转了两转,有两个病人被他认真的工作态度感动得双膝跪地。 张大宁教授有一条警句:“从个体上、现象上讲,是病人求医生;但从整体上、内涵上讲,是医生求病人。世界上是先有的病人,后有的医生,一个医生永远不能脱离病人,不懂得这个道理的医生,永远不会是个好医生。” 学者 必须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张大宁教授是一位刻苦学习、努力钻研的人,正是因为他这种踏实认真、治学严谨的态度,才取得了今天的卓越成就。正如他所说的:“一个医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学者。” 中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由于在她形成发展中所具有的特殊历史背景和条件,使其不仅具有自然科学、医学科学的属性,而且还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和内涵。这就需要学习者具有更多、更广泛、更扎实的基本功和广博浓厚的知识,张大宁教授深知其中的道理。1964年在他就读天津中医学院时,祖父写给他的一幅字“天才来自勤奋”,成为他终生的座右铭,至今仍高挂在书房正中,每天鞭策着他勤奋钻研。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中医学的四部经典,一名好中医不仅必须熟读经典,且要在临床上熟练运用经典,同时还要涉猎古今,取长百家。被中医界尊称为医圣的东汉医家张仲景有句名言“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正是张大宁治学行医的真实写照。已经年过六旬,但他仍然“永远从零开始,永远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每天工作无论多晚都要在书房中工作学习到深夜十二点以后。他博览群书,总结经验,家中藏书达万余册。他的文章全是自己动手写,有时学生们想替他分担,他说“多年习惯自己动手了,老了也不要再改了。” 张大宁教授不仅是个医生,还是全国几家知名中医药大学的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生们都爱听他的课,“张老师能把厚书讲薄,薄书讲厚;能把简单的症状、疾病分析得精细深刻,把复杂的病情解释得清晰明白。”张大宁教授正是以其深厚的中医功底,广博的中医学识,赢得了中医学子们的赞誉。 多年来,他主编了中国第一部120万字的《实用中医肾病学》《中医肾病学大辞典》《中医补肾活血法研究》《中医基础学》等十余部著作,撰写了百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在国内外重点学术刊物上发表,在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集大成者 创心-肾轴心系统学说 张大宁教授说:“临床疗效是医学的根本宗旨与归宿,现代医学是这样,中医学也是这样。几千年来,中医学正是以其独特的临床疗效形成、存在与发展的。政府的支持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促进剂,但其所具有的临床疗效确是她立足存在的根本。” 张大宁教授是从事中医肾病学医疗、科研与教学的,提高临床疗效是他毕生追求的最高目标。临床上,他主要从事四大方面病症的研究:一是泌尿系统疾病,包括原发性肾脏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功能衰竭等,以及继发性肾脏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狼疮肾、痛风肾等,这是他研究的重点;二是男子前列腺疾病,如急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等;三是男子性功能障碍疾病,如阳痿、遗精等;四是中医“肾虚证”的研究,包括肾阴虚、肾阳虚以及亚健康状态等。在这四类病症中,绝大多数是现代医学的弱势,甚至是现代医学的“盲区”。为了突破这些“盲区”,在40多年的漫长历程中,张大宁教授查阅了数以万计的古籍文献,拜访了众多名医老师,反复实验,经历了反反复复的失败,有时为了一味药、一个方剂、一个病症,要查上百种文献典籍,要做几百次临床实验。 天道酬勤,几十年坚持不懈的艰苦努力和辛勤耕耘,张大宁教授不仅总结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大大提高了治疗肾病的临床疗效,而且在肾病学理论的研究领域也有了极大的突破。他提出的“心——肾轴心系统学说”已为医学学术界所公认,“补肾活血法”已在一百多种疾病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多年来,张大宁教授荣获国家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三项,并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他的研究成果,以及治疗肾病的临床配方,被全国各地广泛推广,使我国在治疗肾脏疾病的临床疗效上大大提高了一个层次。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等肾脏疾病的有效率达到90%以上。每年由全国各地、世界各地来津找他就医的肾病患者数以万计,张大宁教授被人们盛赞为“肾病的克星”。 成大医者 “张大宁星”遨游翔宇 张大宁教授在中医学,尤其是在中医肾病学方面的卓越成就,获得了国内外医学界的一致好评。1990年,张大宁教授作为新中国培养出来的新一代学者访问宝岛台湾,进行讲学。这位首位访问台湾的内地杰出学者以渊博的学识、儒雅的气质,赢得了台湾医学界和广大台胞的盛誉。多年来,他还先后到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及东南亚各国讲学访问,并被很多国际知名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1998年,由中国科学院与有关方面提名,经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天文联合会决定把中国科学院新发现的8311小行星命名为“张大宁星”。这是世界上第一颗以医学家命名的小行星。“张大宁星”的命名是我国乃至国际社会对张大宁教授卓越成就的承认,也是中国中医药学、中国人的光荣。为此,世界吉尼斯总部将其列入世界吉尼斯大全。张大宁教授将“张大宁星”奖杯、奖品无偿捐赠给天津科技馆收藏,天津市为此制作了“张大宁星雕塑”陈列在天津科技馆内,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吴阶平亲自为雕塑题字。中国集邮总公司于1999年8月8日,特地发行了印有张大宁左手食指纹的“张大宁星”首日封,这也是世界上首枚印有主题人物指纹的首日封。 采访即将结束,张大宁教授语重心长地说:“一个医生如果能问心无愧地说‘我是一个大夫,我能治好病。’那已经是很不简单了。”这就是他一生大医精诚之路的追求。 本报记者 莫芸 摄影记者 胡俊鹏 |
手机版|小黑屋|三肾网 ( 晋ICP备12008740号 )
GMT+8, 2025-7-3 18:54 , Processed in 0.02839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