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傍晚,经过近9个小时的颠簸,接受了肾移植的“姐姐老师”张海霞从长沙回到家乡吉首市丹青镇樟武村。 一个月前,海霞在湘雅三医院换肾成功,如今身体各项指标趋于正常(详见本报7月13日、7月15日、8月5日报道)。张海霞牵挂自己即将开学的孩子们,决定回家看看。8月12日上午10点,本报和长沙政法频道记者以及长沙一些曾帮助过她的爱心人士一道送她回家。 26个学生都来接老师 “村里的空气真清新!”一下车,张海霞就摘下口罩,深深地吸了口气。我们一行人抵达村子时,已是晚上7点。 “老师好,欢迎你回家!”尽管现在还没有开学,但张海霞曾教过的26个孩子听说老师回家,一个不少的出现在她家门口。尽管满脸倦容,见到熟悉的孩子们,张海霞还是很开心,泪水夺眶而出。 “4个月没见到你们了,我做梦都想。”16岁是花儿一般的年龄,而对一名身患重症的乡村代课人员来说,获得重生使她更加珍惜眼前的这一切。穿着红色裙子、白色T恤的海霞给了孩子们一个紧紧的拥抱。 夜色已深,听说海霞回家了,邻居们相继打着手电提着礼物前来看望。“等我病好了,我还要去读书,等我读完书再回来教书当老师。”海霞用家乡话与乡亲们交谈,不时露出的笑容中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张海霞当了回升旗手 从海霞家到樟武小学不到5分钟,站在她家门口就能看到学校。樟武小学相当简陋,桌椅破旧,窗户就拿块硬纸板挡风。 这次陪海霞回家,长沙的爱心人士还给村小带来了图书、校服,以及3万元捐款。海霞则给孩子们带回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以前的那面用了很久,有些破旧,我在长沙特意买了这面新国旗,想让孩子们每天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自觉树立爱国之心,努力学习,立志成材。” 8月13日早上9点,升旗仪式开始。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在26名孩子的见证下,海霞缓缓地将国旗升至空中,表情严肃庄重。“以前都是看别人升国旗,今天终于自己升了一次国旗。” 更让海霞开心的是,孩子们从下学期开始,就有来自城镇的老师给他们上课了。孩子们的新老师叫张斌艳,家住吉首市,她听了海霞的事情后,很乐意来这里教书。 张家人感谢网友筹款 海霞回家,最高兴的要数弟弟张世锋。不过平时,这个9岁的男孩对姐姐是又爱又怕。 夜幕下的樟武村很安静,甚至有些空落落。位于村口的海霞家是一栋一层的水泥砖房,只有3间房。因为长时间没人在家,家里已没有通电。海霞的父亲张自文坐在竹椅上,脸上有些沉重,因为海霞后期治疗费用和家里的开销,还像大山一样压在肩上。 “如果不是那么多好心人帮忙,原本是要放弃治疗的。”深吸了一口烟后,这位湘西汉子面对记者说出了埋藏心底的话。他说,海霞11岁查出患有慢性肾炎,从那时起就开始不停吃药,这些年下来已掏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并负债累累。 就在张家最无助的时候,有湘西网友将海霞的经历发布到华声在线等网站上。全国各地的好心人纷纷向海霞伸出援手,先后为其筹得善款20多万元,海霞才得以进行肾移植手术,且术后效果不错。 张自文说,自己虽有驾照,因一直在吉首市里开车,对长沙路况不熟悉。这次回家后,他打算在吉首找份事做。 海霞的家乡 樟武村是丹青镇最偏远的一个村,大山环抱,阡陌交织,除了村小学是水泥建筑,村民居住的都是老旧木房。村寨距镇政府12公里,只有一条简易砂石路相通,一旦下雨车辆就无法通行。 由于偏远,村落里还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田地里的水稻、玉米、蔬菜水果都无法运到外面换成现金。这也导致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在村里见到的大都是老人与小孩,当地人还维持着每日只吃两顿的生活习俗。上午9点多吃一顿,下午5点多吃一顿,大人如此,孩子也是如此。 [稿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胡信锋] [编辑:周曼 实习生:孙美婷] |
手机版|小黑屋|三肾网 ( 晋ICP备12008740号 )
GMT+8, 2025-7-3 18:26 , Processed in 0.06454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