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三肾网 首页 新闻资讯 查看内容

三位慈母同期捐肾救骨肉

2007-8-4 05:53| 发布者: 宋3| 查看: 390| 评论: 0

 

8月初,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1号病房楼8楼的肾移植科,来自不同家庭的三名患者在一周时间内,接受各自母亲的活体肾移植。据该院移植中心主任王洪伟教授介绍,这种情况在该院还是第一次。
  51岁的孔繁荣为读研究生的儿子捐肾;郑友丽和丈夫争着为女儿捐肾,但最后丈夫的供体不匹配,她义无反顾地用自己的肾救女儿;卢秀风则甘愿为儿子小钱捐出自己的一个肾……
  7月23日上午9点,郑友丽和刘红艳母女首先进入手术室。11点15分,郑友丽的肾被成功取下,送至隔壁女儿的手术室。7月26日上午11点30分,孔繁荣的一个肾也被顺利取下,并迅速移至儿子小娄腹腔内。目前,已接受移植的两名患者成功排尿,证明移植的肾开始在新主人的体内发挥作用了。
  8月2日上午,卢秀风母子将进入手术室。
  07年上半年,医院已经为12对亲属进行同类手术。这个数字是去年同期的一倍。王洪伟教授说,我国目前每年新增的尿毒症患者数量达到了12万到13万,而作为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方式——肾移植,每年只有约5000例。除了经济原因外,肾源极度短缺、供需矛盾突出是主要原因。
  “如果需要,我的两个肾都给儿子”
  “我这个儿子可优秀啦,在曲阜师大读大学时年年拿奖学金,去年又以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中科院的研究生。”8月1日上午,谈起儿子,孔繁荣黝黑的脸上满是骄傲。“如果需要,我的两个肾都给儿子。”
  出生在曲阜书院乡的娄灯吉是家中长子,两个弟妹都在上学。家里所有收入全依赖父亲这位小学教师每月900元的收入。小娄读书之余,一直坚持打工。
  07年3月初,小娄头晕得厉害,到医院检查,竟然是尿毒症。“一个月前,他的病情加重,几天不透析的话,连筷子都拿不稳。”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下了“最后通牒”:如果再不手术,小娄最多只能活一个月。
  孔繁荣说,医生说由亲属捐肾,存活率会较高,弟妹都想将肾捐给大哥,却被她阻止了。“你们都还年轻,以后的路还很长,这个肾,我来捐!”孔繁荣四处举债,加上学校为小娄的募捐,终于将费用集齐。
  51岁对于捐肾者来说年龄比较大,一开始医院并不同意让孔繁荣捐肾。在母亲强烈恳求下,医生为母子俩做了检查,结果配型成功。
  在得知母亲要捐肾给自己时,小娄开始死活都不愿意。他说:“母亲给了我第一次生命,怎么能让母亲受到伤害呢?”他想放弃治疗。孔繁荣花了整整一个星期,才说服儿子接受移植。
  手术后,孔繁荣不顾伤口疼痛,每天早晚都要给儿子按摩推拿。小娄含着泪说:“我真的觉得愧对母亲,她那么大年纪了,还要为我受这个罪。希望我病好后赶紧找份工作,让她也能享享清福。”
  “就是一命换一命,我也觉得值”
  在山大二院换肾科病房外的走廊上,一位中年女性斜靠在板凳上,无论家人如何劝说,都不愿意离去,坚持守候在女儿病房门口。
  她叫郑友丽,几天前捐出了一个肾给女儿,如今刀口刚刚拆线,还在隐隐作痛。她来自山东郓城农村,以卖菜为生。把肾捐给女儿,她的说法是:“以我的命,换回女儿一条命,这笔买卖,赚了!”
  6月3日,当在广州工作的女儿刘红艳有气无力地出现在家门口时,49岁的郑友丽心中咯噔一跳,“现在不年不节的,她咋回家了呢?”去年大学毕业后,大女儿在广州谋得一份不错的工作,又将高中毕业的小女儿也带到了广州打工。村里人提起来就很羡慕:“你养的女儿有出息,以后可有福享了。”
  女儿进门后哭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妈,我肾有毛病了”。郑友丽带着女儿来济南检查时,女儿已虚弱得走不动了,能保住性命的唯一方法就是换肾。
  郑友丽打算把肾换给女儿。“我不同意”,女儿刘红艳坚决反对。
  “我年龄大了,也挣不来什么钱,你活着才能挣钱孝顺我,你死了,我活着还有啥意思?”郑友丽不停地给女儿做工作,甚至哀求医生劝劝女儿。
  拿着卖房的8万元钱,她和女儿一起进了手术室,得知全麻醉比半麻醉多花1000元钱,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疼痛袭来,她咬着牙,拒绝了医生使用镇痛包的建议,“这样能省200元钱。”
  手术后,她躺了几天就迫不及待出院了。她给儿女的解释是:“身上都不疼了,还花那一天60元的床位费干啥?”
  “我有点害怕儿子挺不过去”
  捐肾,这个可怕的事情对于一些人来说避之不及,46岁的母亲卢秀风却满怀期待,盼望着能早日把自己的肾捐给儿子,他们曾两次定下手术日期,但都因为未筹齐钱而推迟。儿子的病正一天天地加重,如今已造成心衰,只能坐在轮椅上靠人推着。
   2007年过年前,在日照广播电视大学上大四的儿子钱磊回济阳老家过寒假,卢秀风看着儿子瘦得厉害,特意给了儿子200多元钱去检查,但没查出什么问题。
  几十天后,儿子突然全身浮肿,排尿困难,卢秀风的丈夫再次带着儿子到医院检查。“尿毒症晚期”几个字从医生口中说出时,卢秀风的丈夫呆住了,等他回过神来,钱磊已站在窗台上,正准备从五楼跳下去。他扑到窗口,刚好抓住儿子的脚。
  在家务农的卢秀风供养了两个大学生,大儿子钱磊今年七月刚大学毕业,小儿子在青岛上大二。得知钱磊的病情后,夫妻两人整日以泪洗面。半年的时间,卢秀风瘦了将近20斤,丈夫也瘦了20多斤。
  钱磊查出病后,开始做透析,每个星期至少做三次,花掉了四五万元。看着儿子一日日消瘦,卢秀风决定:把自己的肾留给儿子!
  卢秀风非常自责,“都是我把儿子耽误了,要是早点决定给他换肾,他说不定早好了”。因为筹不起五万元的押金,他们已经两次推迟手术了。
  8月3日要上手术室了,8月2日卢秀风还在到处跟亲戚打电话筹钱。钱磊看着母亲愁眉,眼中晶光闪烁。卢秀风却说,“马上就动手术了,我有点害怕。”其实她这句话没有说完,她并不是担心自己,而是害怕儿子身子差,挺不过去。
  70%移植手术是母为子捐肾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的统计显示,在近三年50多例亲体肾移植手术中,70%是母亲捐肾救孩子,没有一例子女捐肾救父母的手术。医生一般不主张子女捐肾救父母,因为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子女的预期寿命比父母长,在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医生不建议用年轻人的肾脏救年长的人。同时由于父母的强烈反对,也很少有子女提出捐肾救双亲。

最新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三肾网 ( 晋ICP备12008740号 )

GMT+8, 2025-7-3 23:26 , Processed in 0.03029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