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三肾网 首页 医疗信息 查看内容

血栓与抗血小板聚集药

2008-1-8 08:26| 发布者: 宋3| 查看: 169| 评论: 0

  大多数人都知道心肌梗死和脑卒中 (中风 )所带来的危害性。但是只有极少数人认识到这些疾病的一个共同病变———动脉血栓形成。据测算 ,全世界每 3例死亡中就有 1例是死于与动脉血栓形成有关的疾病。

  据介绍 ,血栓形成是机体受伤时所产生的一种自发的防御机制 ,它可以防止过多失血。当你不小心割伤皮肤时 ,你血液中的一种称为血小板的成分便互相聚集而形成血栓。血栓形成也可以由动脉壁中斑块 (积聚的胆固醇和其他物质 )的破裂而激发。当血小板在斑块表面或者附近聚集时 ,会减少甚至完全阻断该血管的血流。如果血栓形成发生在供应心脏的动脉 ,就可能会引起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如果血栓形成发生在供应大脑的动脉 ,就可能会引起卒中。在大多数情况下 ,血栓是引起心肌梗死和卒中的直接原因。

  动脉血栓形成的过程需要经历许多年 ,可能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了。它进展的速度是由遗传和其他一些可以改变的因素所决定的。个人可以采取戒烟、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 (通过饮食控制和药物 )、控制糖尿病、减轻体重、多参加体育活动等来降低发病的危险性。

  除了改变生活方式外 ,降低胆固醇、降低血压和减少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对降低发病危险也有帮助。例如 ,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降低发生血管堵塞的可能性。研究显示 ,如果对动脉血栓形成易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 , 5年中这些患者发生病变的危险性可能下降 50%。

  广为人知的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 ,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等血栓栓塞性疾病 ,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血小板内血栓素a2(txa2)的合成而起到抗凝效果。近年 ,又诞生了新型抗血小板药物———通过选择性抑制二磷酸腺苷 (ADP)和其血小板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形成血栓的波立维 (氯吡格雷 )。

  专家介绍 ,已对氯吡格雷在超过 3万名患者中单独应用或与阿司匹林联用进行了临床研究。超过 10万名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参加了用氯吡格雷干预的长期临床试验。试验显示 ,与接受阿司匹林干预的患者相比 ,氯吡格雷能显著降低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和血管死亡联合终点的危险性。CURE(氯吡格雷预防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缺血事件复发的研究 )证实 ,与单用阿司匹林的患者相比 ,氯吡格雷加包括阿司匹林在内的标准治疗可以降低将来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或者心血管死亡的危险性。

  中国SFDA批准的波立维的适应症是 :适用于有过近期发作的中风、心肌梗死和确诊的外周血管疾病患者 ,目的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事件 (如心肌梗死、中风和血管性死亡 )的发生。

最新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三肾网 ( 晋ICP备12008740号 )

GMT+8, 2025-4-19 21:20 , Processed in 0.03493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