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症水肿是肾病综合症的一大特征,水肿相对于肾病综合症其它症状来说,是最易让人察觉,也最能让人一发现水肿就会联想到肾病,因而说水肿是肾病发生的最明显指针。那么肾病综合症水肿是如何产生的呢?它又与肾脏病变有什么关联呢? 肾病综合症水肿是因为肾脏病变后出现的病理改变,那么肾脏是如何病变引起水肿的呢? 当今世界上解释肾脏病的病理改变,最为权威,也最为合理的是肾脏纤维化。肾脏纤维化是肾脏组织结构改变后导致肾脏功能由健康到损伤、再到损坏,直至功能丧失的一个渐进过程。水肿就是因为肾脏功能改变后出现的生理变化,因而说水肿与肾脏病的发病机制肾脏纤维化息息相关,水肿就是在肾脏纤维化进程中出现的。那么如何用肾脏纤维化理论来解释水肿的出现呢? 肾脏纤维化用来解释肾脏病病理变化,当前国内大多分为四期,即:肾功能代偿期、肾功能失代偿期、肾功能衰竭期、肾功能衰竭终末期;在国际上通用五期分型,即:肾功能正常期、肾功能轻度损伤期、中度损伤期、重度损伤期、肾功能衰竭期。而在石家庄肾病医院,通过专家组对肾脏纤维化理论的研究,将病理变化分为三个阶段,即:炎症损伤阶段、器质性损伤阶段、纤维化瘢痕形成阶段。肾病综合症患者的高度水肿症状就是在这三个阶段中形成的。据临床研究分析,在肾脏纤维化进程中,导致水肿形成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大量蛋白尿是导致肾病综合症水肿产生的主要原因 在肾脏纤维化的初期阶段,也即炎症损伤阶段。这时仅是少数的功能细胞损伤,以点向面延伸,导致肾脏局部的微循环障碍,肾脏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吸引炎症细胞因子浸润功能肾单位,从而肾脏就会产生一系列免疫炎症反应。在肾小球局部就会出现高滤过、高灌注、高内压等改变。此时肾小球局部就会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如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基底膜滤过孔径增大或闭锁、或基底膜断裂、电荷屏障损伤、通透性增强等等。由于以上这些肾脏的病理改变后,肾小球的滤过功能降低,通透性增强,此时血浆蛋白就会大量漏出,漏出量大大超过肾小管的再吸收量,从而形成大量蛋白尿。 根据临床研究分析,大量蛋白尿是肾病综合症水肿产生的直接原因。当大量蛋白尿产生后,人体血液中蛋白浓度就会降低,就会导致人体低蛋白血症。当血液中蛋白浓度降低后,血管中的血浆胶体渗透压就会下降。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就说明,血液中的含水比重比组织中的大,因而血液中的水分就会渗透到组织间隙中,组织中的这种水越渗越多,越积越多,最终就会导致人体水肿。 这种水肿程度还不是很严重,如果在此期应用微化中药渗透治疗,从导致水肿的源头大量蛋白尿抓起,控制大量蛋白尿的漏出,应用微化中药活性物质的独有特性,修复受损肾脏功能细胞,修复基底膜,使其滤过功能大大提高。蛋白尿减少后,水肿也就会随着减轻。因而说,在发现水肿症状时就要及早治疗、及时治疗。 (二)水肿本身和体腔积液加重肾病综合症水肿 但如果在大量蛋白尿期不加以控制,水肿就会加重。原因在于在大量蛋白尿期形成的水肿和体腔积液本身也会加重水肿。水肿和体腔积液会使人体内血量不足,使有效循环的血流量不足,从而就会使血液中的一种物质醛固酮升高。醛固酮升高后就会导致水钠潴留,进而导致水肿加重。高度水肿会影响人体生命体征平稳,会导致生命危险。 因而,对于肾病患者来说,要警惕水肿加重,要在水肿出现时就加以控制治疗。石家庄肾病医院的微化中药渗透阻断肾脏纤维化疗法,在临床应用上,对肾病综合症患者的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有很好的逆转作用,并使高度水肿、大量蛋白尿的肾病综合症患者取得了很好疗效。 |
手机版|小黑屋|三肾网 ( 晋ICP备12008740号 )
GMT+8, 2025-7-4 17:15 , Processed in 0.02720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