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P>
/ u; i+ I& T/ i: i! v" ` z! O<P>来源:<A href="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08-03/13/content_7778752.htm">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08-03/13/content_7778752.htm</A></P>
9 c( ~( l6 r: J' z<P> </P>
1 G: K3 p! C7 e: G<P>收录:三肾网(三肾时尚):http://www.3shen.cn/ 论坛:http://www.3shen.cn/bbs <BR>------------------------------------------------------------------------------</P>. f7 M$ |1 ]+ @& }6 ]' V* D3 N
<P> </P>) {0 _' V1 P& O! H8 l2 V
<P> 每个肾脏病患者或多或少都有些许报告恐惧症,手持详细的尿液常规及肾功能检查报告,却对满纸的指标数字一知半解。 </P>8 p g& f% t* D
<P> </P>
. I0 T, J! n. t; X1 ]<P>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读懂自己的肾脏病相关报告呢?本期我们特别邀请该领域的权威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肾脏科主任倪兆慧教授为大家深入浅出地详细解读。 </P>7 V7 |- Q$ q* a0 W" t* _
<P> </P>7 r0 B0 O, E6 M- _, d1 E0 C9 s7 y$ ~
<P> 掌握以下 原则,你就可以破译这些看似复杂的“通关密码”,做好自我防护的第一步。 </P>
4 f8 B5 H- P2 t' L5 @<P> </P>1 w; C2 k8 g7 l$ R: A9 _
<P> <FONT color=blue> 尿常规监控:及时、持续、分类</FONT> </P>/ \6 E: z# S; f* N
<P> </P>" ^% y5 z4 s: C0 u5 a( H
<P> 我们都知道,若想早期发现和监控肾脏病变,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不可或缺。其中,肾脏尿液常规和肾功能检查作为首选项目至少每年应检查一次,以尽早找出肾病的端倪。在所有尿常规检查指标中,尿蛋白和尿红细胞指标与肾脏病关系最为密切。 </P>' F4 e ~0 b% a3 n# ]+ U
<P> </P>' x+ z+ M0 W5 a+ i \! g
<P> 蛋白尿包括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前者常为一些生理状况如发热、剧烈运动后出现暂时性蛋白尿;后者则是肾脏出问题时出现的持续性蛋白尿。一般来说,若单次尿液检查中蛋白质含量高于75毫克/分升时(或1个“+”以上),应进一步测定尿微量蛋白和24小时尿蛋白总量,以确定肾脏是否出问题。 </P>0 O. D+ ?8 N6 b4 ^5 H p2 M1 P
<P> </P>8 P. u. W9 N- f$ G6 g; \
<P> 尿红细胞即平时所说的血尿,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出现血尿的原因包括肾脏因素和非肾实质性因素。前者可能由肾实质病变引起,后者可能同结石、肿瘤等因素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检查中仅有1-2次尿红细胞超标并不一定代表肾脏有病,但若多次超过正常标准,多属异常,应及时就诊。因此,对于尿红细胞的检测必须持续长久并分类讨论。 </P>
/ k, e7 d9 d& b* A<P> </P>
( v+ W; u0 F' h1 n" M4 Q<P><FONT color=blue> 肾功能检查:早期、综合、谨慎</FONT> </P>
, |3 C* Q3 a: d8 u1 m<P> </P>3 ^) c. T8 M0 c1 Z9 q' v5 o4 [
<P> 肾功能检查主要是抽血化验,从而了解血尿素氮和肌酐的指标数值。一般来说,两者数值的正常范围分别为2.5~7.5毫摩尔/升和40~140微摩尔/升。其数值越高,表明肾功能越差。</P>
+ t6 ]% m4 P- r/ |& g<P> </P>! K0 I' n/ ?$ N& Z$ @: h( W) `
<P> 但是,由于肾脏储备功能很强,通常直到肾功能下降一半左右时,尿素与肌酐值才会明显上升,因此,早期的肾功能不全者很容易被漏诊,需要患者尽早提高警惕。 </P>% a7 u. r# G* J4 H; n) z
<P> </P>) v+ r: ~/ |( S2 Z+ M
<P> 此外,血尿素氮和肌酐的指标高与低是在多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形成的。比如溶血、高蛋白饮食、肠胃道出血、败血症、药物(类固醇、四环霉素)等因素可使血尿素氮升高,而肝病、饥饿则会使血尿素氮降低;年龄、性别、身材、营养状况及和心功能衰竭、肝病、败血症等因素易拉高肌酐值。因此,对于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目光停留在数值上,必须综合多种因素,谨慎对待。当然,若在体检中发现上述指标异常,建议及早前往医院有请专科医生解答,以确保尽早制定治疗方案。 <BR></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