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60|回复: 1

150人“抢”一个器官合理分配成焦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5 12: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月1日,辽沈地区300多名接受过肝、肾等器官移植的病友聚集在医大一院“移植之友”联谊会上,庆祝“存活期又长了一年”。

  与此厢的幸福对比,记者了解到,沈阳每年有700余例患者因为等不到器官源而面临死亡;人均等待期至少为一年,最长的已经等了三年,仍然没有等到肾源……150人“抢”一个器官,应该分给谁?正在引起各方关注。

  换了器官 照样很健康

  “你哪年的?”“我是2006年的。”他们说的不是年龄,而是“移植龄”。在很多病友心里,移植后生命开始重新计算。

  在病友中,记者发现了两位“名人”:2000年接受肝移植的沈阳人王俊和、14年前做了肾移植的阜新人高长顺。他们的移植龄在病友中都算超长的了,这不止证明了器官移植技术的成熟,更给那些已经或等待进行器官移植的病人以生存的希望。

  医大一院器官移植科副主任孟一曼介绍,自1992年开始,辽宁省目前已有近2000名患者接受了肾移植手术;1995年至今,有近400位肝病患者接受了肝脏移植手术,“像肾移植、良性肝病肝移植的5年存活率达到了80%以上。”

  更多病人 在等待中逝去

  这些病友只是极少数的幸运儿。记者了解到,沈阳每年差不多有700余例患者因为等不到肝、肾等器官来源而面临死亡。

  孟一曼表示,对于晚期肝、肾衰竭的患者来说,移植几乎是惟一的活路。但现实是,很多人在等待器官源的过程中死去。

  “等待肝源、肾源,平均最少要等一年。”肝胆外科副教授刘树荣说。

  珍贵器官源 如何合理分配

  继11月6日辽宁完成首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后,记者昨日获悉,11月29日,医大一院又完成了第二例,一位30岁的抚顺男子因脑外伤宣告死亡,家属捐出了两颗肾脏,又挽救了两位苦苦等待肾移植的病人。“依据目前的国情,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会成为器官来源的主要途径,但这条路还很长。”刘树荣说。

  目前器官的供需比例为1:150,150人“抢”一个器官,而“抢”到就意味着有可能生存。如此珍贵的器官如何合理分配,备受各方关注。先给谁,后给谁?在分配的过程中是否会产生不公?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由于此前都是各自为政,没有规划,目前全国正在组建一个信息平台,按照先后顺序登记所有等待移植者的信息。但是,这仍然面临操作难题:“有位哈尔滨的患者等待肾移植很久了,但是供者死亡后从切取器官到手术移植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因为这位患者来不及赶到沈阳,只好给沈阳的一位患者做了。”另外,还有器官配型的问题,也导致无法严格依照先后顺序供给。怎样公平公正地分配器官,目前还刚刚起步。

发表于 2010-12-19 08: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分之一呀!都挺不容易的,好好的活做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的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三肾网 ( 晋ICP备12008740号 )

GMT+8, 2025-4-20 00:31 , Processed in 0.04284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