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中蛋白含量超过正常范围时称之蛋白尿。蛋白尿是肾脏疾病(尤其是肾小球疾病)最常见,有时是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此外也可见于某些非肾脏疾病。对尿中蛋白定性、定量及其成分的分析和评价常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j4 u- W) \4 ^5 v9 k' r6 l 依蛋白尿的发生机理及原发病的部位,蛋白尿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8 q. n' ^. f% J/ u3 H a.肾小球性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通透性增高所致。是临床最多见的类型。见于多种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是由于缺血、中毒、免疫病理损伤破坏了滤过膜的完整性;或由于滤过膜电荷屏障作用减弱而致。此类蛋白尿的特点一是蛋白量常较大,排出范围1~30g/d;二是其成分以白蛋白为主,或是以白蛋白及比其分子量更大的蛋白为主。 - Z. W0 e* }& x. G5 X" o4 e
b.肾小管性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管对滤出蛋白的回吸收障碍所致。见于肾小管间质病变、肾盂肾炎、先天性肾小管病、低钾肾病等。此类蛋白尿的特点为尿蛋白总量通常较少,一般<1g/d;且仅含少量白蛋白,并以低分子量的溶菌酶、β2-微球蛋白、轻链蛋白、维生素A结合蛋白等为主。 ( K3 l2 d+ v+ p$ ?- |, F) M0 k
c.溢出性蛋白尿是由于血循环中某些较低分子量(<6~7万)的蛋白质异常增多,经肾小球滤出,并超过肾小管再吸收能力而出现蛋白尿,此类蛋白尿早期并无肾本身病变。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中有本-周氏蛋白)、严重挤压伤的肌红蛋白尿、骨髓瘤及单核细胞白血病时的溶菌酶尿等。此类蛋白尿的特点:①是有引起异常血浆蛋白血症的原发病;②是尿蛋白定性分析可检出特殊蛋白质;③是早期肾小球功能正常。 $ N3 e/ ^8 o& [5 R) S! y4 n' L d.分泌性及组织性蛋白尿是由于肾及泌尿道本身结构的蛋白质或其分泌排泄的蛋白质混入尿中由尿中排出而致。如由髓袢升支分泌的Tamm-Horsfall蛋白、肾及尿路感染时的IgA、某些肾炎时尿中的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补体成分、肾小球基膜成分等可由尿中排出而致蛋白尿。 ! {. c9 H: F' x5 P. z B+ I$ P
临床上区别上述类型的蛋白尿很重要,因其预后、治疗等不同。区别尿中蛋白类型最简单的方法是同时以磺柳酸法及试纸法检测进行初筛。因尿试纸对白蛋白敏感,磺柳酸法对各种蛋白均敏感;如为低分子量蛋白则二者均阳性;如试纸法阴性而磺柳酸法呈(+++)或(++++)则提示有非白蛋白的蛋白质存在,如需要可进一步以免疫电泳法确定。 . y7 a% c, w. ]# G.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