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99|回复: 0

2024进博会 | 丁小强教授:狙击慢性肾脏疾病负担,聚焦肾心靶器官共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20 10: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品|搜狐健康
作者|吴施楠
编辑|袁月
“肾脏疾病对人们健康的危害,未来5到10年将快速大幅增加!因此,在全球范围以及国家层面我们应该尽快将其作为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重大慢性疾病一样来防治。”日前,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主任丁小强教授在2024进博会现场接受搜狐健康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疾病负担增速最快、增幅最大的慢性疾病之一,其中糖尿病相关CKD患者数量不断攀升,相关疾病的防治面临巨大挑战。对此,丁小强教授呼吁大家重视肾脏疾病,关注肾脏疾病的防治,重视肾心靶器官保护。
早期干预,迫在眉睫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CK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快速上升。尤其是在中国,患病率从1990年的6.7%上升至2019年的10.6%,死亡率由8.3/10万人上升至10.3/10万人。相关研究指出,预计到2040年,CKD将成为导致寿命损失的第五大疾病,寿命损失年平均增长100.3%。
与此同时,我国2型糖尿病相关CKD患者数量也在不断攀升。数据显示,大约有40%的2型糖尿病患者会伴发CKD,2型糖尿病相关CKD已经成为我国CKD的重要住院病因,同时也是导致我国新增血透患者的主要原因。
即便危害如此巨大,“我们真的非常重视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保护了吗?”丁小强教授的问题引发了我们深入的思考。
事实上,我国2型糖尿病相关CKD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三个,分别是高CKD患病率、高终末期肾病(ESKD)风险以及高蛋白尿进展风险。丁小强教授提到,由于肾脏的自身调节系统和代偿功能强大,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察觉不到肾脏的问题,甚至即使已经知道合并有肾脏病,在发展成终末期肾病之前很多患者也不会选择主动就医,因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为了进一步推动慢性肾脏疾病的标准化诊疗,今年5月,由丁小强教授担任项目专家组组长的慢性肾脏病一体化管理赋能项目正式启动。丁小强教授强调,中国的CKD管理不能只着眼于中晚期患者,应该关口前移,加强CKD的防治管理工作,提升CKD的早筛早治、诊断治疗和分层管理能力,创建有效分级诊疗管理模式。
肾心共护,着眼未来
随着我国肾脏疾病管理理念的不断进步,肾心靶器官保护已经成为重要的疾病管理目标之一。《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提出,对于糖尿病肾脏病患者,不应仅关注对血糖、血压等危险因素的控制,还应同时结合使用肾心靶器官保护药物,以达到早预防、早治疗的目的,实现临床获益最大化。
丁小强教授提到,近年来我国肾脏领域的药物研发发展迅速,更多创新药物的问世为患者提供了更多解决方案的同时也有助于我国肾脏病综合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2型糖尿病相关CKD的发生和进展机制复杂,血流动力学失调、代谢异常以及炎症纤维化是三大核心驱动因素。其中,炎症与纤维化贯穿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全过程,因此早期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传统治疗方案主要以干预血流动力学和代谢通路的药物为主,直接靶向炎症纤维化通路的解决方案尚且缺乏。
对盐皮质激素受体(MR)作用的新认识为炎症和纤维化的早期干预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靶点。相关研究指出, MR过度激活介导了2型糖尿病相关CKD患者肾心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的进一步加剧,导致多种肾心不良结局,进而加速疾病进展。因此,阻断MR过度激活对于延缓疾病进展,改善肾心结局及患者的长期预后至关重要。新型非甾体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nsMRA)非奈利酮的问世为2型糖尿病相关CKD治疗提供了新手段。非奈利酮能够全面阻断MR的过度活化,精准靶向抗炎抗纤维化,为慢性肾脏病1-4期的广泛人群带来肾心双重获益和蛋白尿改善作用。中国数据显示,中国人群较全球整体人群获益更加显著。目前,该药物已获得众多权威指南的推荐,作为2型糖尿病相关CKD患者的基础治疗药物。未来,期待随着循证证据的不断丰富,非奈利酮能够惠及更多2型糖尿病相关CKD患者。



来源网址:https://www.sohu.com/a/828521817_35998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三肾网 ( 晋ICP备12008740号 )

GMT+8, 2025-4-19 21:32 , Processed in 0.03629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